部长信箱
“12380”举报信箱
组工指南
周每一学
两学一做
在线投稿
我身边的共产党员
你的位置:首页 -> 先进典型

新安县石井镇石井镇介庄村党支部书记卫云

[ 发布时间:2016/11/24 10:57:49 ]  [ 浏览:次 ]

“最美村官”卫云先进材料

卫云,男,汉族,生于1960年3月,石井镇介庄村党支部书记。提起卫云,村民都会由衷的竖起大拇指说道:“他真是我们的领头雁,是我们老百姓的贴心人”。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卫云同志一干就是十几年,多年来,在他的带领下,介庄村一班人团结奋进,克难前行,使介庄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介庄村历年都是市县文明村,村党支部接连被省、市、县评为“五个好党支部”、“优秀党支部”等称号,卫云同志个人也先后多次被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一、积极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卫云同志坚持把学习贯穿工作始终,坚持先学一步、多学一点、深学一点。在工作中,他坚持每天阅读党报党刊,坚持写心得体会。为了深刻理解国家的政策理论知识,他学习了《农村法律法规常识》、《时事资料手册》等书籍材料,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意境,树立了牢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他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共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十八大重要讲话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关于改革《决定》的重要精神,准确把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用党的理论武装干部头脑,共同为介庄的发展出谋划策。

二、求真务实,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介庄村这些年在卫云同志的带领下,一直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其中有几件特别值得庆祝的是多功能学校建设、新村室建设、社区建设和文化大院建设。介庄小学建于上世纪90年代,年久失修,房屋裂缝漏雨,恶劣的条件造成师生资源大量流失,为摆脱这种困境,卫云同志多方奔走筹资资金,发动群众集资建校,共筹资金150万元,经过全村人一年的努力,一座多功能的现代化教学楼建成并投入使用,学生都能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学习,融合了周边五个村的教学资源,师资力量都得到了极大提高。

村双委的办公环境一直是让卫云同志头疼的一件事,老村室是一个破旧的2层小楼,4个房间,双委干部办公都在一个屋,召开个党员大会或者村民代表会议不得不在院子里进行,遇到下雨还得临时停止。2010年,卫云同志果断提出新村室建设项目,在向上级争取了部门项目资金的基础上,他多方筹措,工程于2010年开工,广大党员干部都积极参与其中,在他的带领下不怕苦,不言累,历经一年半,当一座庄重典雅的崭新办公楼矗立在大家面前时,所有人都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如果说在介庄村史上有一件里程碑意义的事情,那就非社区建设莫属了。多年来,农村落后的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造成了年轻人的大量外出,群众都希望过上城里人的生活,2011年,在上级政策的指引下,卫云同志提出了要建设介庄社区的设想,这个消息马上在全村炸开了锅,“介庄要建社区了,我们能住上楼房了,这可是多少年我们想不不敢想的事啊!”,当村民涌入卫云同志的家中,说着:“支书,我们支持你,都跟着你干,什么困难我们都能克服”,看着群众一双双期盼的眼神,更加坚定了他建设介庄社区的决心。该项目严格按照“4加2”工作法进行了决议,最终全票通过。工程历经两年,于2012年底完工,建楼房5栋200套,并对外围环境进行了美化,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建了超市、幼儿园,同时建了文化大院,丰富群众的业余生活,目前群众已入住完毕,就连当前流行的广场舞也出现在了介庄大地上,老百姓饭后在广场上尽情舞动的时候也总说起他为介庄百姓所做的一切。

三、战天斗地,带领群众致富

在介庄的发展史上,有一种精神鼓舞了介庄一代人,这种精神被村民亲切的称为“一个馒头一棵葱”精神。曾经的介庄,群众靠天吃饭,世代守着一亩三分地,是个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的小山村。卫云同志担任支部书记以后,提出了“大干三年、吃饱穿暖”的口号,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带领群众打井修路,每顿饭一个馒头一棵葱,打了机井,修了道路,实现了家家有余粮,人人能穿暖的美好景象,而这种“一个馒头一棵葱”的精神也一直被人们牢记。

吃穿解决了要考虑致富,介庄村种植地方土特产优质“介庄大黄杏”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以前由于群众观念陈旧、种植模式落后,缺乏科学管理技术,规模小,效益低。村民们只能守着瘠薄的山岭地紧紧巴巴过日子。卫云同志作为村里的党支部书记,如何带领群众利用村内现有的基础条件摆脱贫穷成了摆在他面前的一个难题。2005年,他两次外出考察,发现绿色无公害产品在市场上逐渐走俏,感觉利用当地的优势发展大杏种植前景广阔。他就自己带头,在自家的田地里以及荒山地头种植大杏百余亩,然后发动群众大面积种植,经过两年的摸爬滚打,到2007年,村里的杏树种植面积已达到800余亩,广大果农每年通过大杏种植可收入一万元以上。同时村里大规模推行“养-沼-果”一体化农业,一方面大力发展养猪业;并利用养殖产生的粪便发展沼气,沼气的推广不仅一改过去人们烧柴、烧煤做饭的生活习惯,沼气所产生的废渣又是杏树的优质肥料,由此使村中呈现出林茂果丰、养殖兴旺、环境宜人的生态农业格局。2009年初,村里成立了“绿园杏业合作社”,经过不断发展,到目前已打造千亩杏树基地一个,带动周边百余户群众成功致富。仅大杏种植一项每年为每户果农带来了两万余元的收入。

卫云同志常说:党组织似舟、群众似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只有将群众利益作为“一切航向”的基点和终点,才能永远挂帆驰骋于群众拥护的浪潮中。年复一年,他仍然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忘我的工作着,我们也坚信,有他的带领,介庄前行的道路将会更加光明。

发布人:新安党建

版权所有:中共洛阳市新安县县委组织部